“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走进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赋能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由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办,山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承办的“知识产权进校园”科普宣传活动于4月7日上午走进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校(院)党委副书记吴衍涛,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尹强民,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祁新宇,山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副会长曹玉琳,校(院)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图书馆、情报研究所、政法学院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校(院)党委副书记吴衍涛对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长期以来对校(院)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吴衍涛指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保护创新就是保护校(院)教师干事创业的生机与活力。校(院)党委一直十分重视知识产权运营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围绕产业链、创新链,精准配置教育链、人才链,针对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匹配最优的教育资源,实现“四链”深度融合。下一步,校(院)将聚力打造集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知识产权服务主阵地,为更好地服务全省科技成果转化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尹强民介绍,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积极推动形成了“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格局,主要承担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他指出,近年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知识产权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均有大幅度提升,其中,2022年校(院)共授权发明专利1100余项,位列省属高校首位。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置的快速预审通道对校(院)专利申请加快审查,提前授予申请人发明专利权,维护申请人的权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处长兼高新技术产业(中试)基地党委书记刘贞先表示,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是校(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平台建设、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被授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lSC)、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省市专利导航基地等。2022年5月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校(院)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排行位列全国高校第12位,领跑非双一流高校。
山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副会长曹玉琳介绍,山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构建了知识产权的创造、申请、维护、交易、运营、认证、评估、鉴定、导航、预警、维权、诉讼等全链条服务体系。协会将充分发挥连接全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助力校(院)知识产权事业再上新台阶。
随后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举行了知识产权调研基地和实习基地的授牌仪式。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尹强民和校(院)图书馆馆长、情报研究所所长赵燕清为校(院)授予知识产权调研基地,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祁新宇和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政法学院党委书记刘长生为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授予知识产权实习基地。
揭牌授牌仪式之后,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家对高校知识产权合规工作,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一部部长牟若楠对国家及我省“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专利预审、专利维权、专利导航等工作分别进行了宣讲,并就相关知识产权实务与校(院)师生进行交流,帮助解决知识产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有关专家以商标保护为主题进行了宣讲。
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校(院)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图书馆、情报研究所,政法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校(院)教师及学生代表,山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山东省齐鲁公证处,大众日报,山东卫视传媒,山东经济广播,大众网等单位参会。